《成都市会展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自2021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成都会展进入法治化发展新阶段,也体现成都会展以法治化发展“拼一流”的决心和信心。
法治化发展是一个城市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会展法治化保障是对一个城市会展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衡量指标,该《条例》共5章33条,包括总则、促进与发展、服务与保障、法律责任和附则。
据成都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条例》草案提交该市人大常委会一审后,该市人大法制委、常委会法工委深入分析当前成都会展管理体制、经营模式及市场化运作情况、会展活动举办情况及相关政策保障等内容,研判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事项。同时,通过媒体、官网等多种途径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收集意见建议100余条,并通过现场走访、座谈对意见建议进行充分研究、吸纳,进一步完善《条例》草案。《条例》已于2021年4月29日由成都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经四川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将于8月1日起施行。
成都市博览局(市贸促会)负责人认为,围绕成都市会展业发展亮点和城市发展特点,突出成都地方特色,对现行有效的经验做法予以总结固化和前瞻探索,对会展业未来发展予以引导促进,对加速建成国际会展之都,制定该《条例》显得尤为重要。《条例》明确了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价值导向,留足了会展及相关产业发展空间。
此外,《条例》还明确提出:推动会展与产业一体化发展,鼓励举办与主导产业契合度高、标识度强、显示度鲜明的品牌会展活动,提高产业功能区集聚度和产业能级;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等区域协同发展,强化会展博览平台与自贸区、综保区、空港铁路港等重大开放平台协同发展,提升会展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服务对外开放能力;支持高层次、紧缺会展人才引进,鼓励成都市高校加强相关人才培养。不难看出,从推动会展与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化发展和加强区域合作、企业培育、人才培养等方面,《条例》提出了一整套政策支持体系。
“《条例》的制定体现了成都将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当成了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一系列多维度、多元化、多样式的‘组合拳’,不断优化其营商环境。”上述负责人补充道,《条例》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和能力作了完善的制度安排,比如,《条例》明确,在全市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开设会展服务窗口,建立多部门协同联合办理工作机制,力争实现企业办展、参展“最多跑一次”目标;对当前线上会展新业态加速发展,中小会展活动呈现“遍地开花”态势,《条例》及时回应,积极推动职责下沉,健全会展活动备案制度,尽最大可能为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会展活动营造宽松、便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2021年上半年,成都会展创新运用‘会展+产业+功能区+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模式,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举办与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展会活动超过110个,签约投资项目263个,协议投资金额3660.5亿元。”成都市博览局(市贸促会)负责人透露,有了《条例》的加持,成都会展将为全市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加固发展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成都会展经济研究院教授诸丹认为《条例》具有前瞻性规律性合理性,以“并联”思维,系统化发展会展产业。《条例》最大的亮点,在于不是运用‘串联’的直线思维单纯地就会展谈会展,而是运用‘并联’思维,在突出会展平台经济的溢出效应、扩散效应与集聚效应的同时,把促进会展产业发展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当成一个产业生态圈来培育。”
诸丹分析,《条例》包含了比其他任何已有的会展相关条例更大的适用外延,即包括了区域间会展合作、会展+产业、产业+会展、会展产业内高质量价值链构建等多维政策支持体系。建设国际会展之都,成都要把握《条例》颁布实施带来的最佳“窗口期”,尽快打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成都特色IP会展项目(比如第104届全国糖酒会就吸引了超过23万外地客商汇聚西博城,拉动成都服务增收30.6亿元),从而有效传播“成都国际会展之都”城市品牌,同时,借助国家战略机遇,汲取“长三角会展圈”“大湾区会展圈”等城市群会展产业发展经验,尽快形成高效合理、优势互补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会展产业生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