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做好内贸流通工作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需要。商务部门将从“优商品”、“通商路”、“减商负”和“立商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促进消费升级。
多措并举打通内贸流通难点与痛点
在投资驱动边际效应日渐递减、出口受制于外需不确定因素日渐增多的大背景下,如何向内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日前,商务部在京召开了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暨全国市场秩序工作会议,部署年内内贸流通和扩大消费的工作。下一步,以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为抓手,商务部将多点布局,多措并举,着力打通我国内贸流通的难点与痛点。
商务部部长钟山在会上强调,要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再做新贡献;加大市场整治力度,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再做新贡献。
2015年的国发49号文《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提出目标称:“使内贸流通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优化资源配置的新动力。”近两年,内贸流通在推进改革、创新模式、促进消费和优化环境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然而,也应看到,成本难降是流通环节的长期难点,有效供给不足成为新常态下内需市场的痛处。针对痛点与难点,商务部下一步将多点施策。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提出推进“三化(标准化、信息化、集约化)”建设以降低物流成本。下一步,特别是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商务部将以标准托盘应用为切入点,聚焦快消品、农产品(000061,股吧)、药品等领域,以商贸流通企业、快消品生产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全面实施托盘标准化,并加速存量非标托盘的转换。
市场秩序司将从促进直销行业发展、促进药品流通行业发展、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保障等多方面推出大手笔政策。
在促进直销行业发展方面,今年将研究制订促进直销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解决行业转型升级不到位、市场竞争不公平等突出问题。此外,还将推动修订2005年版《直销管理条例》,建立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研究制定保证金动态管理制度,以帮助进行企业减负等在内的多项工作。
在促进药品流通行业发展上,今年将试点医疗、医保、医药三方信息共享,选择符合条件的优质零售药店开展试点。通过打通处方外配渠道、开放统筹报销权限,使消费者能够在药店方便地完成购药及医保统筹报销,倒逼医院开放门诊药品市场,逐步实现“医药分开”。
此外,今年还将对零售药店试行分类分级管理。商务部将会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建立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制度,支持高评级药店优先参与三方信息共享试点,支持其做大做强,提升药品零售行业集中度。
在加强流通领域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中,按照《2017年流通领域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要求,今年上半年,未完成建设的试点地区要全部完成;省级重要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及门户网站将启动建设,商务部还将会同相关部门推进各大品类追溯体系的建设。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辐射全国、连接城乡的追溯网络,追溯体系的顶层设计也在逐步完善。全国已有1.6万家企业建成追溯体系,覆盖批发零售经营商户逾30万户。64个试点地区完成与中央平台的对接,44个试点地区完成考核验收。
构建市场监管新机制促消费升级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商务部部长钟山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曾表示,消费已经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拉动力,扩大国内消费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日前,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孙继文在例行发布会上透露,商务部将开展专项行动以促进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升级。
对于商务部即将开展的专项促进消费升级行动,孙继文介绍说,商务部门将从“优商品”、“通商路”、“减商负”和“立商信”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具体来说,即优化供给、解决流通渠道不畅、降低流通成本、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机制。
“商务部将开展重要商品、重要生产资料和服务供需状况调研,从而摸清供需错配的底数,采取信息引导等措施,优化供给。同时,要扩大餐饮、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业的有效供给。” 孙继文表示。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商贸流通业增加值为9.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12.9%;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4.6%,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创下2001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钟山在加快内贸流通创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专项行动暨全国市场秩序工作会议上指出,内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做好内贸流通工作是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是保障与改善民生的需要。
在流通环节,商务部要解决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融通”线上线下渠道。在地域上,构建“南北三纵、东西五横”的全国一体化骨干流通网络,连通城乡基础设施。同时,要发展跨境电商,吸引境外消费回流,打通国内外市场。
在降低流通成本方面,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继续推进降费减税、深化“放管服”改革等措施,降低制度性成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物流标准化,降低技术性成本。全面启动“农商互联”,提高供应链整合能力与协同效率,降低组织性成本。
此外,专项行动将加快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制,优化消费环境。建立健全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与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建设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开展消费环境集中整治。—— 《证券时报》
新消费呈现升温快和持续性强特点
随着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已进入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贡献率不断提升的发展新阶段。主要表现在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由产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由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由规模化、标准化消费转向个性化、品质化消费,由忽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的消费转向更加生态、绿色、安全的消费阶段。
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品质消费等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新型消费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
因此,要顺应消费新趋势提升供给品质。首先,创新消费供给,加大有效供给力度。一是加大服务消费供给力度,在合理调整重化工业投资的同时,鼓励各类资本投资重点投资服务业;二是加大个性化、多样化的新型消费供给力度,满足新型消费供给需求;三是要改善消费供给的质量。要加快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改革,提高供给主体的竞争程度,改善、提高服务质量。
其次,持续优化消费市场环境,改革消费市场监管体系。一要大力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吸引居民境外消费回流,营造便利、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主要包括提高城市快速消费品等民生物资配送与冷链物流能力,加大对城乡农贸市场及物流设施等的支持力度,对内外销日用消费品实行“同线同标同质”,加快推进智慧家庭、生活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等。二要进一步形成强有力的消费监管体系,形成法制化的市场监管环境,将消费品标准与监管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使居民放心消费大胆消费。
最后,大力促进传统实物消费扩大升级。要以传统实物消费升级为重点,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创新增加产品供给,创造消费新需求。主要包括打破汽车销售品牌授权单一模式,出台家用绿色净化器具能效标准,制定节能环保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等。——(综合)
拓展消费发展动力新空间
目前,我国经济依靠消费拉动的特征愈加明显,只有通过着力于扩大居民消费,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等消费新模式发展,才能够不断拓展我国发展动力的新空间。
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去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3.7%、73.4%和71%。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的国内消费无论是从方式、种类来看都呈现出新的特点,部分行业表现突出。
从消费种类来看,智能消费蓬勃兴起。主要家电企业在利用电商平台大力促销的同时,还通过APP、微信公众号、官方旗舰店等渠道,引导消费者到实体店互动,为消费者提供良好体验,实现线上线下的联合推广。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但供给结构和供给质量已不适应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要求,这种矛盾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作用的发挥。唯有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供需矛盾的解决。
去年4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等2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重点围绕10个主攻方向,提出了城镇商品销售畅通行动、农村消费升级行动等“十大扩消费行动方案”。目的就在于努力增加高品质商品和服务供给,不断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
为了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引导生产、扩大消费的重要作用,我国积极围绕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消费需求,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来促进消费增长。
首先,整顿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针对扰乱市场秩序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协调机制牵头作用,开展集中整治。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加强日常监管,处理举报投诉,有效缓解零供矛盾。加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防范资金风险。
其次,深化诚信建设,促进信用消费。中央17个部门和80家行业组织,以“诚信促消费”为主题,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举办“诚信网络展”和“信用消费进万家”主题日活动。行业信用建设成效显著,224家全国性行业商协会参与了行业信用评价工作,累计评出A级以上信用企业2万余家,在推动行业自律、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目下依然存在着生产、流通创新转型滞后的问题。新的消费趋势期待着供给侧提升商品和服务品质。而要做到丰富有效的供给,生产经营者就必须创新消费供给模式,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及效率,鼓励市场主体扩大新产品与服务供给,给消费者以良好的消费感受及体验。
从宏观环境看,要有效发挥消费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消费潜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清理不合理的制度障碍,调整税收政策,助推消费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多渠道培育消费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消费供给;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加快建设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完善质量监管体系,提升监管能力、效率和精准度。